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高考志愿 > 文章正文
 
专家分析2007年志愿填报呈现7大新热点
2007-6-26 9:52:00 来源:2exam.com整理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据志愿专家分析,2007年除了军校、名牌高校、艺术专业、大城市等老热点持续升温外,还出现了7大新的“热点”。

  1 奥运烤热北京高校

  2008年,北京奥运会成为填报志愿的新热点,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北京的高校,这样等到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,一家人去北京,既看奥运会比赛,也看了孩子,其魅力有多大啊!奥运会的召开,大大加快了北京国际化的发展趋势,带动了体育、会展、外语、经贸、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。许多高分考生都期望借着奥运会的东风,乘上北京高速发展的快车,他们甚至愿意降低一个层次进京读书。

  因此,北京的高校在各省录取线都很高,拿河南省来说,2006年北京重点大学录取线比河南省重点线平均高出45分左右,北京一般本科大学比河南省二本录取线平均高出50分左右,也就是说河南考生想上北京的二本高校,起码要有一本的成绩才行。可见竞争之激烈!

  2 港澳高校持续火爆

  从教育部获悉,2007年,香港将会有12所高校在内地25个省份招生,其中香港中文大学、香港城市大学仍参加内地高考统招,并列入提前批次录取。其他10所高校分别是香港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、岭南大学、香港教育学院、香港树仁大学、香港公开大学、香港演艺学院、珠海学院。

  虽然2007年港澳大学继续在内地扩招,但考生还是应该持谨慎态度。港澳高校分数与学费的“双高”,对香港高校的不了解,毕业后的出路不明朗等因素,希望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要充分考虑。

  3 教育部直属师大成“黑马”

  2007年3月“两会”期间,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: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。这个振奋人心的重大举措,使得师范院校成为考生志愿填报的“黑马”。

 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,2006年师范专业已经是市场需求量较多的专业,而且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大都将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,工作比较稳定。在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,师范类院校成为考生心目中的“香饽饽”。师范类院校将成为继部队、公安院校后的又一热点。录取分数线会较往年更高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所谓“免费”是有条件的,一般享受“免费政策”的学生和学校之间会签订一份协议,保证大学毕业后必须从事教育事业多少年,甚至有的学校可能还有就业的地区要求。如果毕业后不执行协议,那么四年内免除的费用必须全部返还。

  4 二本院校正走俏

  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,教育部已经放缓了扩招的步伐,加上近年来高中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增多,四川省每年高考报名考生都增加8万左右,然而高考录取计划却变化不大,所以录取率连年下降。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四川、河南、山东等考生大省录取率下降的原因。

  可见,今后一段时间,高考竞争热度不会轻易下降,而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较大的本科院校竞争自然接近白热化。近年来,一些成绩优秀的复读生一方面瞄准重点大学名牌院校,另一方面为求“稳”,也肯屈就二本院校。二本院校生源都特别好,好一些的二本院校,如北京、上海的二本,录取分数超过重点线。

  所以,中等生选择志愿时,眼光不宜太高,选报志愿时,要把这些热度因素考虑进去,选择外地高校更要小心谨慎。

  5 热门专业风水轮流转

  据人事部报告,2006年就业比较好的专业有:机械设计与制造类、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、信息与电子类、市场营销、管理类、建筑类、电气工程及自动化、英语、医药卫生和财会专业。这些专业每年录取时“门槛”都很高,预计今年仍然会是考生追逐的热点。

  但对专业的冷热要辨证地看待,冷门与热门之间并没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。几年前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绝对是报考的热门。但从目前就业情况看,外贸企业需要的是有工作经验、能拉来大单子的成熟型人才,对应届生往往不屑一顾。当年的热门成为如今的冷门。相比之下,几年前因报考的学生不多,学前教育专业收纳了不少调剂志愿考生,在2006年12月,南京晓庄学院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上,其毕业生被“抢购一空”,成为如今的热门。

  6 高职高专:受宠的“轻骑兵”

  中国各地纷纷传出高级技工告急的消息。今年“两会”期间,有关领导也特地呼吁重视高职高专的招生工作,提出以后高职高专每年将以10%的速度扩招。

  高职高专学校面对市场设置专业,培养大批“蓝领”阶层,就业率一直很高是它受到广大考生青睐的原因之一。而录取分数线比较低,对于低分段考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。“是金子放在哪儿都会发光。”考生选择高职高专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
  7 农业、工业、服务业:

  引领人才需求的潮流

  据权威部门统计,到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。目前,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,在校学生大约9万人,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.5万人,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人离开了农业部门。目前,国家对农业采取“反哺”政策,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建设,农业发展急需大量科技、管理人才。

  我国大学生中38%为工科类学生,但是毕业人数还远远达不到需求量。振兴我国工业需要大量的工程师,主要集中在IT、微电子、汽车、环保、系统集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、条码技术、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,预计到2010年,人才缺口将达到1 220万。

  服务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。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量早已“崭露头角”,比如:涉外会计、涉外律师、涉外金融服务、同声传译、

电子商务、数字媒体、物流、精算和心理咨询。预计到2010年缺口为325万。(记者:闵捷 曹丰)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